食品包装印刷合规指南:必须知道的那些事儿

最近跟几个做食品包装的朋友聊天,发现大家对即将实施的新规还是一头雾水。说实话,这些变化确实不小,一不小心就可能踩雷。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2025年食品包装印刷的那些合规要求,希望能帮大家少走弯路。

标签内容大洗牌:这些词以后不能用了

最引人注目的变化莫过于”零添加”这类宣传语的禁令了。说实话,这个规定来得挺及时的——现在市面上太多打着”零添加”旗号的产品,消费者看得云里雾里。新规明确要求,2025年起食品包装上禁止标注”零添加”、”纯天然”这类绝对化用语,除非能提供科学依据。

另外,配料表的标注要求也更严格了。以前有些企业喜欢把添加剂写得模棱两可,现在必须用标准名称标注,而且要按照添加量降序排列。我见过一个案例,某品牌果汁把”维生素C”写成”抗氧化剂”,这种小聪明以后可行不通了。

过敏原信息:从”建议标”到”必须标”

这一点我觉得特别重要!新规把过敏原信息从推荐性标注升级为强制性要求。常见的8大类过敏原(比如花生、牛奶、鸡蛋等)必须在标签上醒目提示,字体不能小于其他内容。

有个做饼干的朋友告诉我,他们现在最头疼的就是产线交叉污染的问题。哪怕产品本身不含花生,但只要生产线处理过含花生的产品,就得标注”可能含有花生过敏原”。这对中小企业来说确实是个挑战,但为了消费者安全,这个钱省不得。

数字标签来了:扫一扫全知道

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数字标签的引入。企业可以在包装上印二维码,消费者扫码就能看到更详细的产品信息。这对那些包装面积小的产品(比如小袋装零食)简直是福音!

不过要注意的是,数字标签不能完全替代实体标签,基本的品名、配料、保质期等信息还是得印在包装上。我试过几个品牌的数字标签,有的体验做得特别好,不仅能看配料,还能追溯原料产地;有的就敷衍了事,扫出来就一张模糊的图片。建议大家在这方面多下点功夫,这其实是个很好的品牌宣传机会。

日期标注:别再玩文字游戏了

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标注方式也有新要求。以前有些企业喜欢把日期印得特别隐蔽,或者用”见包装某处”这种模糊表述,新规实施后这些做法都不允许了。

现在必须明确标注”生产日期”和”保质期至”,而且位置要显眼。我见过最夸张的一个案例,某进口食品把日期印在了包装内侧的折缝处,得拆开包装才能看到——这种操作以后肯定会被重罚。

营养标签:从”可以标”到”必须标”

营养标签的要求也提高了。以前是选择性标注,现在除了少数豁免产品外,基本上所有预包装食品都必须标注营养标签,而且要包含能量、蛋白质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和钠这5个核心营养素。

有个做烘焙的朋友跟我吐槽,说他们测出来的反式脂肪酸含量总是波动,很担心标注不准会惹麻烦。我的建议是,与其在数据上纠结,不如直接改良配方,把反式脂肪酸降到”0″的标注标准以下,这样对消费者健康也有好处。

印刷工艺:别让美观成为合规的绊脚石

最后说说印刷工艺的问题。新规对标签的清晰度、持久性提出了更高要求。有些企业为了追求设计感,把重要信息印在深色背景上,或者用特别小的字号,这都是不合规的。

我见过一个反面教材:某品牌把配料表印在了包装的波浪纹路上,消费者得转着圈才能看完——这种创意还是收收吧。建议大家在设计包装时,先把合规性放在第一位,再考虑美观度。

过渡期别浪费:给企业的几点建议

新规给了2年过渡期,到2027年才全面执行。但千万别觉得时间还早,现在就该行动起来了:

  1. 全面盘点现有包装,建立合规档案
  2. 提前与设计公司、印刷厂沟通新要求
  3. 对员工进行新规培训,特别是质检部门
  4. 考虑引入专业的标签审核服务
  5. 利用过渡期测试数字标签等新功能

说实话,这些变化短期内肯定会增加成本,但从长远看,规范的标签环境对行业发展是好事。毕竟,当消费者能更轻松地看懂食品标签时,他们对品牌的信任度也会提升。

最后提醒大家,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对新规的执行力度可能有所不同,建议多关注当地政策动态。如果有拿不准的地方,宁可保守一点,也别抱着侥幸心理。毕竟在食品安全问题上,从来就没有”小事”这一说。

发表评论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滚动至顶部